最近听同事介绍,试用了clicktale,它是一款用户行为跟踪工具。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回放每个访客的操作流程,包括输入和鼠标轨迹,以及页面跳转。这可为很多网站节约用户体验测试的成本,对改进网站可用性是非常有帮助的。它的Free用户有每月400个PV的限制,且只能回放两个页面。最低的付费价格是59美元每月。打算应用到公司的产品上试用一段时间。
另外还有一个叫crazyegg的类似站点,它有一个优点是可以自动收集用户的鼠标行为,形成热图(Heatmap)。没有免费的版本,最低价格是每月9美元,限制1万PV的流量。作为抽样研究来说足够了。
分类: 电脑技术
办了张电信3G上网卡
其实是上周二(4月14日)就已经办了,1740元包年,13个月,每个月可以使用300小时的本地流量。最近一周,我分别在东五环、上地、时速80公里的车上、首都机场旁边和燕郊进行了实地使用,信号都是一样的好,速度都是一样的快,下行超过1Mb没有任何问题。
今天联通出了它未来的3G套餐,貌似150元包月,想钱想疯了?我一直认为接下来联通和移动应该会出一档类似50元100小时之类的套餐,以填补电信资费套餐的空白。没想到它们还生活在太古时代。
从apache迁移到lighttpd
最近将公司的一个产品从apache 2迁移到了lighttpd。迁移过程中出现了几次措手不及的问题,但好在没影响线上服务,并且及时找到了原因,也算基本成功了吧,至少今后公司同事做类似事情的时候,不会重蹈覆辙了。
为什么要放弃apache?
这个原因直接从网上搜吧,一堆堆的。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,我是这样考虑的:之前用的是apache的prefork模式,它主要的问题是内存占用大(几个G),并且CPU占用会随着瞬时请求增加而飚升。对于一个访问量不断增加的网站来说,这些弊端是不可以接受的。
为什么要迁移到lighttpd?
响应能力高,根据我的测试和网上一些评测报告,粗略的看,能提高一倍左右。负载稳定,这个跟它用epoll还是有很大关系的。内存消耗少,这方面的优势是惊人的,稍后介绍。
为什么不迁移到nginx?
其实我对nginx更偏爱一些,一方面是没看到网上有从nginx迁移到lighttpd的,另一方面对它的并发处理能力很欣赏,但还是因为工作中的复杂情况,没有从apache一次迁移到nginx,确实是忍痛割爱了。
迁移中的重点难点在哪里?
是调优!max-keep-alive-requests和max-keep-alive-idle这两个值困扰了我好久,因为在和apache对比测试的时候,发现lighttpd的并发连接比apache要高几倍,虽说吞吐量大了,但是负载也上去了,后来才发现这两个值设的有点高。这说明,片面追求性能高,也不是好事,比如你可以把keepalive的idle时间设的充分长,但可能瞬时上千个爬虫IP来访问,服务器就挂了。(这块我理解的可能还有些偏差)
在url rewrite方面,apache和lighttpd的规则大部分是相同的,而nginx跟他们就不太一致,很多需要重写。
迁移后的效果如何?
高峰时段的负载也变得很平滑,之前负载的突变彻底消失了,每天的最高负载稳定在2到2.5,很完美的范围哦。
内存占用控制在1G左右。有时候我们不是嫌内存占的多,而是不知道它会占多少。lighttpd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,不但内存数量可控,且占用较低;举个例子,同样的fastcgi程序,用lighttpd启动,内存就比apache要小20%甚至更多;在高峰的时候,apache可能会拼命启动很多个fastcgi,而假设一个进程占几十M的话……就等着服务器报警吧,这个时候谁都会束手无策,虽然重启服务很简单,但fork几百上千个进程是需要开销的,更重要的是,每秒还有成百上千的用户在等着访问你的80端口。
douban的界面和这两个网站是雷同的
一个是图书城,一个是Book Gadget。从主体文字的配色上看,高度一致,甚至右侧的推荐按钮也是相同的,当然后来douban修改成了自己的风格。
现已无法考证这几个网站是谁抄袭谁的了。
开了次远程会议
今天下午,为了讨论某合作项目,与一个朋友开了次远程会议。
会议的目的是将先前整理的方案进行交流和汇总,并制定某个站点的用户需求和功能列表。如果有一间大屋子,有白板、笔和投影仪,那么讨论起来一定很方便,但恰好条件不具备,于是就决定开个网络会议,并找来一些工具加以辅助。
首先,采用google talk进行文字聊天,因为可以在gmail里方便的搜索聊天记录。
其次,采用QQ语音进行音频聊天,因为相比之下,QQ比google talk的传输质量要好一些,skype可能更好,但我们都没装,于是忽略。
接下来,我们还缺块“白板”,我找来一个叫stixy的网站,这个网站提供类似onenote一样的视图,方便的将文字以贴条的方式记录在白板上,并支持与其它用户的共享和协同编辑。
准备就绪后,会议开始,双方将自己在纸上和ppt上的计划讲解一下,我同时在stixy上记录,整个过程花了一个多小时,达成了许多共识。我起初以为,远程会议是无法达到面对面交流那么直接的效果的,比如聊天的时候可以说闲话,网络质量会影响讨论进展,等等。但实施了一次,发现好处还是非常多的:
远程会议能够让参与者更尊重对方的发言,因为抢话会带来更多的中断,是欲速不达的事情。
远程会议能够让参与者先组织好足够多的语言,然后表达出来,因为你没有那么多形象的手势和白板上的图形可以利用了,如果你不像让对方总质问你每个代词的含义,就把语言组织的更有逻辑些吧。
远程会议能够让参与者更聚精会神的聆听,尤其是做记录的那方。
远程会议能够帮助快速形成结论,因为争吵的成本太高了,大家都付不起,而且,今天是周末,不出去玩还可以睡觉呢,上网多浪费时间啊。
discovermusic.cn
debian screenshots
debian官网开了一个新的频道,叫做debian screenshots。在这里,用户可以上传自己在debian桌面环境下使用软件的截屏,同时需要将软件包的名字附上,这样其他用户就知道这是哪个软件的截屏了。点击“Browse screenshots”可以看到大家分享的成果,大家搜索一下chess、mario之类的试试看吧。
使用暖气发电?
家里的暖气太热了,导致每天晚上都要打开加湿器,费掉大约4公升的水。我在想,可以把暖气的一部分用个套子封起来,并与一个活塞相连;暖气的温度使空气膨胀,并推动活塞做功,再把功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。只是不知道这点电量到底有多大?有没有可能推算一下呢?
bad vista
如果你十分、十分的不喜欢vista,可以来看看这个网站:bad vista。
另外还发现一些相关的雷人图片,很有创意:
最后送屏保一枚:http://badvista.fsf.org/blog/images/windowsvistaballmerpiraxz7.jpg
在豆瓣上开辟了一个小组
http://www.douban.com/group/bluetent/
欢迎大家多去捧场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