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一个blogger的好友圈落不断扩展,他左下角或右下角的友情链接也将越来越长。很显然,大量杂乱的链接会使得链接本身失去价值,如何采取一个恰当的展现方式,使得浏览者能够对它们继续产生兴趣呢?
我期待着这样一种服务的诞生:它允许每个blogger建立以自己blog为中心的组,这个组同时包含了与blog建立友情链接的其它blog;每个组会提供一个javascript编写的展现页面,这个页面聚合了组内所有blog最新的n个条目,后面附上对应的blog和rss地址。blogger用这个JS脚本来替换超长的友情链接列表,会产生更大的意义。
分类: 未来构想
将你的通讯录进行网络存储
任何服务提供商都是随需而动的,也就是说,只有存在潜在的客户群,商家才会开发相应的服务。
人的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乐趣来自于交流,如果断绝了与外部的联系,那么人自身的价值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。很多年以前,我们会用一个小本子记录所有亲戚朋友的通讯地址、电话号码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,更多的人开始习惯于将联系方式记录在电脑或者手机上。假如电脑、手机损坏或丢失了,一定是件痛苦的事;另外当个人的联系方式不得不改变时,如何方便的通知到其他人,也是个头疼的问题。
plaxo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,就是将插件嵌入outlook,允许这个插件搜索本地的地址簿,还支持网络同步功能来备份这些数据,还可以自动分析出哪些人很久没有联系过,并通知使用者采取一些措施。
这个服务应该是极具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的,而且跟手机结合起来,还可以形成在某个国家内的垄断经营。让我们拭目以待,看看哪家公司会巧妙的将这项服务带到我们身边吧。
一个利用电子邮箱转发IM讯息的思路
一些公司在制度上不允许员工使用IM,原因是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思维的连贯性,这个无可非议。我今天想探讨的不是如何作弊,如何躲开老板的监视,而是如何利用诸如Gmail之类的电子邮箱来接收和回复我们认为确实必要的讯息,避免丢失订单,或损失客户利益,等等。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回复邮件比回复一条讯息的时间敏感度要低,因为看起来发送邮件的人并不十分挂念对方回复的周期(当然某些特殊情况例外,比如我毕业设计时的导师,用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我去她的实验室,促使我不得不将Foxmail设置为每3分钟check一次)。那么,我们将收到的讯息转发到电子邮箱,形成一个队列,就可以改变急于回复的情绪,降低骚扰他人的欲望。
我琢磨出了这么一个实现模式(以MSN为例):开发一个后台软件(不妨称为MSN-letter-carrier,简称MSNLC),置于用户的电脑,或某台服务器(msnlc.yourcompany.com)上,这个服务器端甚至可以没有界面,一个托盘图标和右键菜单足矣;它的功能是登录、注销用户的MSN帐号(形成“假登录”状态),接收外界的讯息到指定邮箱,以及将回复邮件转换成讯息送达MSN上的好友。流程大概是这样的:
- 用户A上的好友B给A发了一条MSN讯息。
- MSNLC将B的讯息转换为邮件,邮件的From和Reply-To为b.a+ja8437sdk84sklf3@msnlc.yourcompany.com(加号后面的部分为MSNLC为这则讯息生成的公钥,用于身份认证),To为a@yourcompany.com,Subject可以为“与MSN好友B的聊天记录”。
- A收到信件后回复。
- MSNLC将收到的邮件进行分析:b.a+ja8437sdk84sklf3@msnlc.yourcompany.com表示这是B发给A的邮件(实际上是便于Gmail这样的邮箱按线索归档),ja8437sdk84sklf3在MSNLC的公钥池中,且确认先前的讯息方向为B到A,这样MSNLC就可以将回信内容转发至用户B了。
随便想到的几个tips:
- 可以在a@yourcompany.com的邮箱里设置自动回复,就可以干净利落的远离讯息骚扰,又不必耽误事情了。
- 以后可以像发送手机短信那样,给service@msnlc.yourcompany.com发特定格式的信件,即可完成MSN IM的相关功能。
谈未来论坛的信息整理问题
上个世纪的论坛(又称BBS),采取了清晰的“讨论区-文章”结构,所有的文章都属于且仅属于一个讨论区。从内容管理来看,在信息量不大的情况下,这种模式已经足够满足文章归类的要求。从系统设计来看,我们只需要在每个讨论区下维护一个文章索引即可,不同索引文件之间是不需要存在关系的。如果需要将一篇文章在多处张贴,只需使用转载功能即可,设计者们用磁盘空间换取了系统复杂度的下降。
随着信息量与日剧增,一些论坛出现了“分区-讨论区-文章”的结构。分区将要讨论的内容进行了宏观定位,更利于信息的发布和浏览。后又出现了多级分区结构,使信息归类趋于合理与细化。但随之带来的弊端是:信息被隐藏在更深处,引起了交流障碍;用户便倾向于到更“浅”的地段交流思想,这个地段一定是与文章相关的讨论区中最吸引眼球的那一个。出现的结果是:讨论区强者恒强,产生聚集效应;繁荣的讨论区的内容变得异常混乱,违背了分区的初衷。
原一塌糊涂BBS的代码设计者考虑到了这个问题,提出了“讨论区链接”的概念,允许将一个讨论区同时存放在两个分区内,与讨论区关系较密切的为“主分区”,另一个为“链接分区”,链接分区的人气一般较高,能够带来更多的访问量。这个设计既满足了用户渴望交流的需要,又尽量保证了文章能够被正确的分类。
但是这种设计会带来另一个问题:当所有讨论区都建立“链接”后,会重新造成内容的混乱,而且是病入膏肓的,不容易治理的。中国政府很英明的预见到了这种混乱,于是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关掉了这个站点。
历史的车轮总要继续滚下去。我们很欣喜的看到flickr.com提出了一个“tag”的概念。这其实是很久之前就出现的思路了,比如meta中的keyword,比如我四年前用asp建图片网站时的“文字标注”字段。但胜者为王,中国人总是希望借鉴别人的经验,而不愿吸取自己的教训,所以风光总被老外抢去。我认为今后论坛结构的发展方向就是用tag替代讨论区。tag是什么呢?它可以是很专一的方面,也可以是若干tags的集合(套用composite设计模式即可);它比讨论区更加细化,是在它出现之前不可细分的内容单元,比如“roxette乐队”、“七宿女生”、“中国足协”等等。
一个论坛的所有tags形成一个树状结构。tag拥有以下几个属性:
parent:记录tag的父节点。用这种设计存储tag树。不记录子节点的原因是:子节点数目是不确定的。tag的父节点在内容上涵盖了tag,双方为聚合关系。我们进入tag的父节点页面,也可以看到tag的文章内容,形成了一个松散的“互为转载”关系。
friendship[MAXTAGS][tagname, value]:记录tag与其它一些tags的亲密关系,这个关系的强度可以用value的数值来表示,特别的,用负数表示tag与友元之间的疏远关系。在此基础上可以衍生出tagrank的概念,即“Friendship is all”。tags太多了,一个完整的tags列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,相比而言,被其它tags链接的数目,以及每个链接对应的value,就变得十分重要了。我们利用量化过的tagrank,可以评价一个tag在论坛内的知名度。
一篇文章可以拥有有限个tags,那么到此为止,一个紧密的“互为转载”关系形成了,彻底解决了文章归类的问题。虽然这将信息整理的瓶颈扔给了tags,但很显然,管理员对tags的可控制性要远远强于文章。那么,我们也彻底解决了信息整理的问题。
我心中的Google浏览器
Google是世纪之交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之一。以至于人们对它的未来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。Google据说正在研制其浏览器产品,那么在我心中的Google牌浏览器会是什么样子呢?现在不妨斗胆猜测一下:
- 邮件功能:
- 打开浏览器后,将出现一个登陆提示框,我输入自己的Gmail邮箱和密码,就能够进入浏览器的主界面了。
- 如果有新的邮件抵达,浏览器将弹出讯息。
- 即时聊天功能:
- 好友呈图状分布,类似wallop,我们可以公开自己的好友图,这样全球的网友将成为一个用户网。
- 浏览器底端会出现聊天窗口和我的好友名单,帐号使用的就是Gmail的邮箱名称。
- 带有极其丰富的聊天场景,我和我的好友可以一边摆弄一条虚拟的狗,一边聊天。
- 可以推荐自己正在浏览的页面给在线好友,链接将被推送至好友们的浏览器窗口。
- 允许将我的聊天讯息等资料储存在我的Gmail邮箱空间内,并支持搜索。
- 网络/桌面搜索功能:
- 整合Google目前的网络/桌面搜索技术。
- 浏览器已经成为网络搜索功能的一个分布式客户端,用户提供PC少量的CPU、内存、磁盘资源来分担服务器的压力。
- 浏览器分析我的搜索习惯,以调整我得到的搜索结果,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向我提供相关的最新搜索结果。
- 智能交互功能:
- 我可以同Google的聊天机器人聊天,让机器人了解到我的性格、爱好等等,这样它就可以替我挑选一些浏览器皮肤,推荐我一些精确的参数设置,借鉴office的功能。
- Google可以根据我的浏览习惯定期或不定期的向我推荐一些网站,类似Google Adsense。
- 个人网志功能:
- 整合Blogger资源,支持将浏览器内选中的文字和图片发送至网志中,并通知好友观看。
- 网页浏览特色功能:
- 允许同时只能有一个浏览器实例被打开,所有打开的页面可作为浏览器的子窗体。
- 所有打开的页面被组织成一个三维图,每个域名下的各个页面组织成一个子树。
南开博客圈: 嫁接Google PageRank/Adsense与RSS
我记不清什么时候冒出来的这个想法:就是将与南开大学相关的个人blog站点的rss/atom聚合到一起,并采集各种数据完成对站点的排名设计。但我确信我的灵感均产生自Google PageRank和Google adsense。
Google的PageRank算法很依赖于链接,就是说,如果站点A添加了到B的链接,且A的PageRank高于B,那么B的PageRank就有提高的趋势。这样B的排名也会慢慢增长,从而形成良性循环。南开博客圈也是为了宣传各个blog站点而制作的,站点做越的好,经常更新,出现的几率就越大,来看的人就越多,也会形成良性循环。
Google的Adsense是在很多网站上按相关性投放其它站点的链接,并进行收费。我们想像一下如何在南开博客圈中模仿这个过程:网友访问A的时候,看到了B的链接,并且点击了一次;在这次点击中,A给了B供人点击的机会,理应得到评分系统的鼓励, B由于自己强大的吸引力获得了网友的青睐,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评分以展现价值。
RSS是信息的聚合,只要能够对外呈现一个规范的xml数据集,那么这个RSS就是很有价值的。南开博客圈应当从xml中来,到xml中去,最终将xml作为其一种表现形式展现给网友。
“南开博客聚能”需求分析文档
“南开博客聚能”是我今天晚上突然冒出来的想法,旨在联合全南开博客网友的实力,推广南开博客文化,鼓励更多网友更新自己的博客,以下是我胡乱写的需求分析。
“南开博客聚能”需求分析文档
一、引言:
编写目的:
为明确软件需求、安排项目规划与进度、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,撰写本文档。本文档供项目经理、设计人员、开发人员参考。
二、概述:
“南开博客聚能”是面向南开大学在校学生以及校友的blog编写的免费网络产品,它的宗旨是通过整合这些blog的内容,宣传和推广各个blog。
1.背景:
用户:所有希望宣传和推广自己blog站点的南开大学在校学生以及校友等网友。
技术:基于PHP5+Sqlite或PHP+MySQL开发。
开发周期:1-2周。
2. 目标:
本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将是利用程序的智能算法,利用各种数据,将各个blog的最新内容整合到一起。
(1)建立查询网站,支持并发访问
(2)可提供面向所有客户的基于HTML和RSS等格式的实用信息
(3)提高数据读取效率
(4)建立多个镜像发布点,规避网络风险,保证数据传输稳定
(5)能随时根据站点数量和内容的变化实现更新和扩展
(6)发布的信息能够鼓励blog作者经常更新自己的站点,能够产生实际的宣传效果
3. 运行模式:
面向用户,在浏览器中直接返回相关数据,包括最新日志和站点信息。
本系统被期望布署为一个数据发布系统和多个数据镜像发布系统,要求有较高可靠性和稳定性。
三、数据描述:
blog最近更新信息,包括站点名称以及日志标题。
四、功能需求:
1.功能划分:
(1)各站点获取数据。
(2)服务器端定期抓取各站点RSS源。
(3)服务器端对抓取到的RSS数据进行分析整合,更新至数据库。
(4)站点提交及管理功能。
(5)各项统计功能。
2.功能描述:
1)各站点获取数据:
在联盟网站的页面内以的方式嵌入Javascript脚本即可。
2)服务器端定期抓取各站点RSS源:
在服务器上定时运行抓取程序,供数据分析程序用。
3)服务器端对抓取到的RSS数据进行分析整合,更新至数据库:
算法设计:
I、 抽取所有RSS源中的相关字段的数据,并过滤恶意和无效记录:
a) 若同一RSS源内任意相邻两篇blog的发表时间间隔小于5分钟,则整个RSS源被判无效,并将该站点的违规记录加一;
b) 若同一RSS源内最近一小时发表的blog大于等于3篇,则仅取最新的3篇blog。
II、 将过滤后的数据更新至数据库。
III、 对数据库中各记录按时间实施排序,取出前若干条记录。
IV、 更新计数:
a) 某站点显示一次该服务提供的信息,该站点对应的主动显示记录计数加一,信息中各站点的被动显示记录加一,10s内重复刷新无效;
b) 某站点或其日志在该服务提供的信息中被点击一次,承载信息的站点对应的主动点击记录加一,被点击的站点对应的被动点击记录加一,60s内重复点击无效。
4)后台管理:
I、 用户提交一个站点
a) 网友在页面提交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、blog站点的RSS地址、站长的联系方式,随后一封确认信件将被寄至信箱;
b) 网友点击信箱中的链接完成注册。
II、 用户修改自己的站点
a) 网友在页面提交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,随后一封确认信件将被寄至信箱;
b) 网友点击信箱中的链接,会出现修改界面,提交即可完成修改。
III、 管理员添加、修改、删除一个站点
a) 需要的信息:站点的RSS地址,站长的联系方式。
IV、 管理员查看最近日志
a) 最近的各项积分增长记录;
b) 最近的违规记录;
c) 若干天内未尽发布信息义务的站点列表。
5)各项统计功能:
I、 南开博客聚能站点排行榜,该排行榜是由站点近若干日各项积分乘以各自的权重并求和而得。
II、 南开博客聚能系统总显示数量,总被点击次数等等。
二零二零年的IT生活 – 家电网络化
随着人类对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升,家电网络化将可能是十几年后的主流趋势。
那时候,洗衣机、电冰箱、微波炉等大众家电的智能化程度将非常高,此外还会涌现出诸如视频监视装置、可语音留言的门铃等先进的系统。我们一定非常希望用一部手机、一台PDA或笔记本电脑来随时查看这些电器的运行状态,并操纵他们。
做到这些并不困难。首先,随着IPV6和相关网络设施的普及,我们会很容易的为每台家电指定一个IP、域名,并访问他们;数据将在电力网内进行传输而无需另外铺设网线;高智能的控制模块形同一台台电子计算机,快速而准确的与人类进行通讯;廉价的硬件、软件防火墙,可以保证家电相当高的安全系数。
笔者推测人们对家电的控制将主要有两种方式:
一、家电自带防火墙,并直接连入国际互联网。我们设想一种这样的即时通讯软件,使得主人可以同一台洗衣机亲切交谈:它像QQ或MSN Messenger;我们知道洗衣机的IP或域名;我们有从即时通讯软件访问洗衣机的驱动程序,或者,我们知道它的确切型号,并让即时通讯软件下载后自动安装。我们于是拥有了一个“××洗衣机”好友,双击它,会出现一个驱动程序的控制台,可能是图形化的,也可能是命令行方式的,它可能带有身份认证,只有主人才可全权控制。我们可以查询它的状态,命令它做些事情,甚至像Linux里的cron或at一样,定时做些事情,它的智能程度取决于固化或输入洗衣机芯片的控制程序,嵌入式系统将在那时与家庭应用型操作系统(如Windows)、服务器常用的操作系统(如Linux、Solaris)分庭抗礼,成为最具挑战性的开发行业。
二、家电连接到一台应用服务器或具有相当功能的网关上,再连入国际互联网。某些家电需要更高的安全性能,或者不具备独立的可被网络访问的模块,或者它们的驱动程序是可通用的,那么我们就将其放到一台网关服务器的后面,间接控制其运行。主人访问它们的时候,先连接到网关服务器,这时会如第一种方式那样出现一个人机对话界面,选择一个要控制的电器,再进行后续操作。
如果地球有幸运转到2020年,那么我们将发现所有的电器都是人类的朋友。
二零二零年的IT生活 – 电力网、互联网、电信网、有线电视网多网合一
高中物理老师曾经说过:电、力、磁三种场具有很强的共性,当时我深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感叹。世间有共性的事物还有很多,当所有的共性都被人类发现的时候,那就是天人合一的时候。
二零二零年,电力网、互联网、电信网、有线电视网四种网络,可能将融为一体。
那时候的传输介质将是一种很特殊的光电复合型电缆,骨干电网将携带着另外三种网络的数据穿梭于城市乡村之间,在入户前的最后一公里被转换为低压电。入户后,电缆将与交换机相连,并抵达房屋的各个角落。如果那个时候的所有家电都支持小于36伏的正常工作,那么这个局域网将是安全的。
互联网将通过光纤以千M的速度抵达你的电脑。至于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,我想在保证带宽的前提下,与互联网共享资源也不再是神话。
那时候的电脑只需要一根电源线就可以正常工作了,是不是更方便了呢?
二零二零年的IT生活 – 数字电视与电脑的结合
到了二零二零年,人们可能只知道什么是电视,而不再清楚什么是电视机。
为什么要为看一场格莱美颁奖晚会而买一台电视机呢?我们用一台电脑就可以收看到所有的电视节目了!那时的孩子们一定会这样说。
先从显示器谈起吧。二零二零年的液晶显示器和背投屏幕将会普遍,人们甚至可以向生产商以B2C的方式订购任意尺寸的显示器--这样做是双赢的,低廉的耗材成本使产品制造企业不得不将销售重点转移到服务上来,否则他们将失去利润空间;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权,他们可以像购买镜框一样挑选合适的显示器。
那时候,这些显示器均将交给家用电脑来控制。电脑上有一块高性能的显示卡,它的视频输出是USB端口,将其直接连接在USB HUB上,把其它的显示器也连接在这台HUB上,这就完成了显卡与显示器的数据连接。更大胆些,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家庭无线局域网,或者把接线口做到墙壁上,以免线头影响美观。
这块强有力的显卡或许已经能够分别控制8到16台显示器了,我们通过程序设定,便可将电视节目显示在某块屏幕上;遥控器将与电脑键盘拥有同样的地位,我们可以设置将某块遥控器与某台显示器绑定在一起。电视的功能就实现了。
不出意外的话,二零二零年的电视节目,还将是部分或全部收费的。如果我们要看凤凰卫视,可能得跑到楼下买一张面值为50元的凤凰卫视电视节目卡,将卡号密码输入电脑中,计费方式可能也会多种多样。更乐观的预测,那时候将可以通过信用卡代缴电视节目费用,或者干脆由小区物业部门托收。
既然今天的电视机在不断借鉴电脑的功能,那么未来的电视机就有可能会完全融入电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