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琴笔记(1-3)

  (同时张贴于水木Instrumental.Music版)。
  今年3月底开始跟茶老师练钢琴,故上来报个道,顺便汇报下学习情况。
  我毕业工作已经四年了,十几年来一直是个流行音乐爱好者,但对乐器演奏只知皮毛,所以对乐器尤其是钢琴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。
  以下是学琴笔记。很抱歉把三次合在一起写了。

(1) 2008年3月29日
  乐理扫盲。
  主要介绍了在以后练琴过程中要用到的乐理方面的知识,包括谱号、唱名、音名、音符和时值,以及小节、小节线、双纵线和终止线。最后介绍了几种反复记号,这个有些难度,尤其是D.C.和D.S.。
  课后的作业是熟悉五线谱,尤其是各组音名在高音/低音谱表上的位置。我回去死记了C、G、F几个音,基本能应付前几课的学习了。

(2) 2008年4月12日
  琴的构造讲解与手形讲解。
  老师很仔细的介绍了琴的内部构造及发声原理,以及柔音、持音和延音踏板的原理。
 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手形了。这方面我受鼠标的毒害比较严重,因为移动鼠标只需要靠手掌用力,这使得我的指关节和神经不够灵活。老师帮忙总结了钢琴手形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:四个骨节要突出呈拱形;手腕与白键保持水平;虎口要呈圆形;大指要弯曲;二四骨节保持水平;小指略微收回。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主要靠“手指分离练习”,筋到抻时方恨短,我的2和5指经常不由自主的抬起来。
  课后的作业是手指分离练习,拜厄的右手和左手触键练习(1-4),以及小汤的生日聚会和睡神来了。我回去花了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分离我的手指头,等到练拜厄的时候已经是周四了,对节拍器来不及适应,因为拍子太慢了,总踏不准。

(3) 2008年4月19日
  手形。
  首先是老师检查手形练习情况。刚开始手很紧张,完全乱了阵脚,后来神志逐渐清醒,发现主要问题有几点:骨节不够拱、手腕偏低、小指没有直立。老师给出了如下的解决办法:练手形的时候一定要看手,每弹一个音,要保持并调整手形;小指和无名指靠的近些,便于小指平行于无名指着力。
  课后的作业是小汤的另外两首曲子。这两天练习了一下,感觉这次课发现的手形问题已经知道怎么解决了,但手指分离练习还要坚持不懈。

  很庆幸在起跑阶段就得到如此专业的指导,也希望能通过学琴克服自己的一些惰性,并激发生活的各种灵感吧!

《学琴笔记(1-3)》有3个想法

  1. 不用为3 in 1而抱歉,这样看着过瘾,哈哈!
    开始很枯燥的,坚持啊,加油!
    顺便考虑一下,要不要把冷落多年的指法,乐理回忆起来

发表评论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徽标

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.com 账号评论。 注销 /  更改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。 注销 /  更改 )

Facebook photo

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。 注销 /  更改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