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x.net


  box.net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文件分享站点,免费帐户可以使用1G的存储空间。上传速度还不错,我这里有20多KB/s。对于每个上传的文件,都可以公开发布,例如 http://www.box.net/public/a5fjah4zgo
  还可以像下面这样将文件嵌入你的blog正文:

  甚至生成一个音乐播放器:

  以后有什么好的歌曲,就欢迎大家用box.net分享吧!

无题

  喜欢窗外这种阴沉的气息,在这样的天气下,云彩是最有层次感的,就像波涛汹涌的海浪。听着爱尔兰民谣乐团Altan的Brid Og Ni Mhaille,幻想着自己呆在一间带落地窗的酒吧内,内壁是墨绿色的砖饰,胶碟大小的画框嵌入墙中。

净土

  我乘着空调大巴去加班,一只马蜂趁着到站开门的空子钻进了车里。车开动了,它意识到了自己正走进一个封闭的世界,它要寻找出口。它奋力的掠过每个人的头顶,拍打着翅膀,就在它想停下来歇息的时候,乘务员用一张报纸果断的拍中了它。其实,它并不想伤害我们。
  我们每天都在寻找不同的出口,为的是去朝拜心目中的净土,当然很多人忙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。城市并不美丽,喧嚣压抑着原本纯洁的心灵。其实净土可能就是一片天然的草地,或是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。想想真是讽刺,人构建了自己的巢穴,却不想呆在巢穴里,要超脱,要走出坟墓,远离金钱、战乱、竞争和种种不公平。巢穴只是坟墓吗?轮回并不是虚无缥缈的,毁灭人类的只会是我们自己。
  完全根据自己的意识写出来的文字,就好像精神病人的喃喃自语,或许这才能称之为blog吧–brain log。

记在bloglines订户突破70之际

  在不经意之间,本站在bloglines的订户超过了70,也许是我很久没注意这个数字的变化了,所以不免有些吃惊。
  今天是立秋,不过北京的天气出奇的闷热,以至于烧坏了脑袋的电台DJ把今天的日期错报成了八月六号。掐指数数我写blog的日子也正好两年了。两年糊里糊涂的就过来了,零四年的时候还觉得奥运会很远,一晃就快到眼前了。(题为“篆书之美”的奥运体育图标于今日发布,有了福娃的陪衬,这套作品显然更获民心。)
  回想两年前的自己,干着证券的行当,住在河边的公寓里,吃喝不愁。虽然挣的不多,但基本都能攒下。每天就是七点半懒洋洋的爬起来,到楼下吃几毛钱就饱的早点,然后骑五分钟的车到公司,按个指纹,换上工装,开始耗费一天的时光。最盼的是下午五点下班,就可以慢慢溜达回公寓,随便做点吃的,或者干脆在对面的超市买个盒饭回去。有次因为懒得换下衬衫就直接回来了,还被超市的大妈夸了句“精神”,两个字儿就足够让我一个晚上都开开心心了。
  晚上很神经质的趴在电脑前,一边挂着所有会用的IM,一边如磕药般浏览着各种技术文章,直到自己困的不行了,就向后一仰,躺倒在床上睡了。那时候虽然身体被折磨的不怎么好,但技术确实突飞猛进,也算是有失必有得,只是以后再不敢这样透支健康了。
  那时候的blog基本以技术文章为主,看的出来那时候我危机感无比的强烈。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,导致第一份工作的性质是以技术维护为主,并没有发挥自己研发的优势,当然后来意外被调到技术开发部,也算是对我错误选择的一个绝妙讽刺吧。总之那时候以为研发是一项很高深的工作,我对windows编程也不熟,java也是一窍不通(当然现在也最多通了一窍),真不知道还能写出什么代码来。后来去了北京,就一直写程序了,那时候对研发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变化,毕竟研发不是堆砌砖块,有自己的艺术,coding只是最后一步实施而已。但入了研发这行,我却慢慢变得不那么追随技术了,以至于现在的文章很少有对最前沿技术、应用的讨论,虽然每天都要看几百条的RSS,但已经写不出来什么了(再次证明我当初不写电脑文章骗稿费是很明智的选择)。
  回顾自己,发现人生很有趣:钱少的时候很悠闲,很开心;钱多点了,就开始愁着愁那,压力开始增大,好比“三明治”一样被夹的透不过气。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过程,人们去工作,去学习,去出国,都是试图主宰自己的人生,而不是让现实逼自己做出无奈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