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崇文门钱柜唱歌

  晚上公司组织去崇文门钱柜唱歌。我在人多的时候从来不主动唱歌,尤其是中文歌曲,这次也不例外。后来还是禁不住诱惑点了一首Michael Learns To Rock的Sleeping Child,挺俗的老歌,唱完了居然得到了以老总为首的一屋子人的掌声,藏起来的那点自信于是偷偷的膨胀起来。
  这家钱柜的英文歌曲太少,所以强烈不推荐去。而且正餐的饮料供应比较不人道,用限制杯子个数的方法来减少饮用频率,还以杯子正在消毒为理由,显得颇为幼稚。

  上传几张照片,点击这里查看

我的blog在满足谁?

  1. 我的爱人,朋友,曾经的朋友。无论他们是否懂得RSS这个东西,都会直接在浏览器里看这个网站。因为他们想知道我最近干了什么,想了什么,想干什么。
  2. 我的朋友的朋友。由朋友介绍而来的朋友,会更值得信任。
  3. 从其它网站链接过来的陌生人。一年前,他们是我最希望得到的用户,但现在不是了。一点技术上的分享,尚且有意义;略带滑稽的偷窥与不了解情况下的交流,当猎奇的年代过去后,也变的不再激情和富有幻想。

About Face 2.0读书笔记(3): Beginners, Experts, and Intermediates

  1. 很多软件为了降低设计难度,将功能分成了“新手”、“中等”和“专家”三类,但是用户是不甘心只做新手的,更多的人处于“中等”的使用层次。
  2. 将用户想象成一个忙碌的聪明人。产品必须给他们一个完整的概念,并让他们不知不觉的上手,否则用户获得了挫败感,就不会再使用这个产品。

秋日印象(二)


  最开始工作的那段日子离自己最近,于是记忆也最为深刻,但大学期间的四个秋天,却是我无论如何,也忘不掉的。
  大一进入校园,过了一段充满好奇的日子。
  我先是沉迷于新开湖畔枯黄的树叶。偶尔有略带寒意的风刮起一阵旋涡,把它们一股脑抛起来,后又洒满各处,落到石凳、水泥地、或是恋人们的肩膀上。
  后来习惯去主楼的大教室,坐在向阳的两列课桌前,看着下午四五点钟昏黄慵懒的阳光肆意扫过我的课本,灼伤我的视野,并把我狭长的背影铺在教室的中央。
  第一次进的女生宿舍,是我师姐的屋子,我跟我老乡一起去的,出来我们还有一丝莫名的负罪感,想想挺有意思。其实那次是她们邀请我们过去的,正好享受一下宿舍网和本部生活的乐趣,想到他们每天端着饭坐在电脑桌前泡BBS,就羡慕的不得了。进屋子里上的第一个网站就是KISS – Keep it simple style,00级,或者更早的校友应该感到极其亲切吧,其中的KISS聊天室不知道成就了多少对校园情侣,大二的时候,我们宿舍的哥们就曾对一个叫“牛奶加咖啡”的女生倾慕不已。后来记得我那个师姐宿舍里的六个人,除了出国的,都保研或考上研了。
  天冷了,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西南村温暖的饭菜的味道,虽然现在觉得那里的饮食环境实在不敢恭维,但满足自己学生时代温饱的需求还是足够了:四五块钱一盘菜,米饭随便盛。听说有次师兄一大帮人去吃饭,其中一位由于盛的米饭次数实在太多,被迫额外留下一块钱,想想场面一定比较尴尬。
  再冷的秋天就不可爱了,毕竟树叶都已落光,留下光秃秃的躯干,等待来年的新绿吧。

eYou的一些服务将采用Weblucene作为搜索引擎

  最近抽出一些工作时间,与同事一起架设了一个基于Weblucene的搜索引擎。目前这个搜索服务能够接受eYou其它社会化服务(如网摘CC)的http搜索请求,并将查询结果以数组的形式返回,相关服务在得到数组后,即可轻易的绘制各自的搜索界面。
  今天下午目睹了建立网摘索引的过程,发现IndexRunner的处理速度还是很令人满意的,大约每秒2000条记录,查询速度和效果也都尚可。
  我一直坚持我半年来的想法:搜索的意义不仅仅是搜索引擎本身,它还给信息的再组织提供了一种可能;这样,一个Service才能将收集到的客户的数据进行整理,并返回给他们最相关的信息;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搜索几乎是能使服务创造更多价值的唯一方式。

秋日印象(一)


 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,北京从夏日走进了秋季。
  算算自己来北京已经有半年了,先前的近五年时间是在天津度过的,很多美好的回忆都是奉秋日所赐。
  去年这个时候,我的生活刚刚稳定下来:毕业之后的慌乱得到平息,工作也从营业部调至总部。每天傍晚,骑上十分钟的车,就可以回到友谊路旁一个条件不错的公寓,若是途中拐个弯,还可以花上四五块钱,吃上半斤锅贴,或者一大盒快餐。天信大厦边上的小胡同,满是卖小吃、烧烤和水果的摊位,晚上十点多还可以跑出去大吃一顿。
  公寓旁边是条河,晚上偶尔会跟同事沿着河边散步,看风吹皱水面的波纹,看路灯把灌木打的花白一片。
  闲适的日子甜的发苦,但是现在回想起来,还是甜的比较多些。